公司新聞
在工業流體輸送領域,耐干磨磁力泵憑借其性能優勢,成為應對特殊工況的關鍵設備。這類泵結合了磁力傳動技術與耐干磨設計,有效解決了傳統泵類在干運轉環境下易損壞、泄漏等問題,廣泛應用于化工、制藥、環保、新能源等對輸送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場景。?
一、定義與核心特性?
(一)基本定義?
耐干磨磁力泵是一種通過磁力耦合實現無接觸傳動的離心泵,其核心特點是具備短時間干運轉能力,即在泵腔內無介質或介質不足時,仍能保持一定時間的安全運行而不發生嚴重磨損或損壞。該設備通過優化結構設計(如耐磨部件材料、潤滑機制)和磁力傳動技術,消除了傳統機械密封泵的軸封泄漏隱患,同時增強了對干磨工況的適應性。?
(二)核心技術優勢?
○無泄漏:采用磁力聯軸器替代傳統機械密封,泵軸與葉輪通過磁場耦合傳動,泵體全密封,杜絕介質泄漏,尤其適合輸送有毒、易燃、貴重或腐蝕性液體。?
○耐干磨性:關鍵摩擦部件(如軸承、軸套)采用碳化硅(SiC)、氧化鋁陶瓷、石墨等高強度耐磨材料,并設計自潤滑結構(如內置潤滑槽、氣膜潤滑技術),即使在短暫干運轉時,也能通過材料自身的低摩擦系數和散熱能力減少磨損。?
○高可靠性:無機械密封的磨損問題,減少維護頻率;耐溫、耐壓性能優異,可適應 - 20℃~300℃溫度范圍及 1.6MPa 以上工作壓力。
二、工作原理與結構組成?
(一)工作原理?
耐干磨磁力泵的傳動系統由內磁轉子(與葉輪同軸連接)、外磁轉子(與電機軸連接)和隔離套(密封泵腔)組成。電機驅動外磁轉子旋轉時,通過磁場耦合帶動內磁轉子及葉輪同步轉動,實現介質輸送。?
在干運轉工況下,泵內耐磨部件依靠材料的自潤滑特性或預留的微量介質形成潤滑膜,配合優化的流道設計(如加寬間隙、導流槽),降低摩擦熱積累,避免部件抱死或燒結。?
(二)關鍵結構部件?
○泵體與葉輪:采用耐腐蝕材料(如不銹鋼 316L、雙相鋼、氟塑料合金),葉輪設計為開式或半開式,減少固體顆粒堵塞,適應含雜質介質。?
○磁力耦合器:由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組成,外磁轉子配備散熱鰭片,防止高溫退磁;隔離套采用薄壁金屬(如鈦合金)或非金屬(如聚四氟乙烯),平衡內外壓力并減少磁渦流損耗。?
○軸承系統:滑動軸承多選用碳化硅 - 碳化硅(SiC-SiC)或碳化硅 - 石墨配對,具備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部分型號配備軸承監測傳感器,實時反饋磨損狀態。?
三、應用領域與典型場景
(一)工業應用范疇?
○化工與石化:輸送濃鹽酸、硫酸、溶劑油、聚合物熔體等,尤其適合反應釜出料、高位槽補液等易出現空轉的環節。?
○制藥與食品:輸送醫藥中間體、酒精、糖漿等,滿足 GMP 潔凈要求,避免介質污染和泄漏風險。?
○環保與水處理:處理含固體顆粒的污水、強腐蝕性廢水,或用于廢氣吸收塔循環泵,應對間歇性干運轉工況。?
○新能源:在鋰電池生產中輸送電解液、漿料,光伏行業輸送氫氟酸等高危介質,保障生產安全。?
(二)特殊工況適配?
○間歇性運行場景:如自動控制系統中的啟停頻繁工況,泵體可承受短時間空轉(通常 10-30 分鐘)而不損壞。?
○高粘度介質輸送:配合大間隙葉輪和耐磨軸承,減少粘稠物料(如樹脂、膠液)的殘留和摩擦阻力。?
○高溫/低溫環境:通過配置冷卻夾套或保溫層,滿足高溫聚合反應液(如 PA66 熔體)或低溫液氮的輸送需求。?
四、分類與選型要點?
(一)主要分類方式?
按結構形式:?
○立式耐干磨磁力泵:占地面積小,適合安裝于容器底部或管道垂直布局,如 IMD 系列立式泵。?
○臥式耐干磨磁力泵:流量和揚程范圍更廣,適用于長距離輸送,如 CQB-F 系列臥式泵。?
按材料配置:?
○金屬型:主體材料為不銹鋼、哈氏合金,適合強腐蝕、高溫工況。?
○非金屬型:泵體襯氟(如 F46、PFA),葉輪采用增強聚四氟乙烯,用于耐酸堿腐蝕但壓力較低的場景。
按耐干磨等級:?
○普通耐干磨型:可承受 10-15 分鐘空轉,適用于偶爾干運轉工況。?
○長效耐干磨型:通過優化軸承潤滑結構(如內置固體潤滑涂層),可支持 30 分鐘以上空轉,適合頻繁啟?;蚪橘|不穩定場景。?
(二)選型關鍵參數?
○介質特性:明確介質的腐蝕性、粘度、含固量、蒸汽壓(避免汽蝕),選擇匹配的材料和葉輪形式。?
○工況要求:確定流量(m³/h)、揚程(m)、工作溫度(℃)、壓力(MPa),尤其關注低吸入壓力是否可能導致泵體干運轉。?
○安全設計:優先選擇配備干運轉保護裝置(如溫度傳感器聯動停機)的型號,降低意外空轉的風險。?
五、安全與維護要點?
○啟動前檢查:確保進口閥門全開,泵腔充滿介質,避免帶壓啟動導致軸承磨損。?
○監控系統:接入 PLC 或 DCS 實時監測軸承溫度、振動值,設置干運轉預警閾值(如溫度超過正常運行值 20℃時報警)。?
○定期維護:每運行 5000 小時檢查磁力耦合器的磁通量衰減(建議不超過 5%),更換磨損的軸承和隔離套密封件,避免磁場失效或泄漏。